台中公園 更樓

2009083019:01

更樓原本位於翰弟里大智路上,原為清朝富商吳鸞旂家中之更樓,建築於清光緒年間(1880年代),稱為「吳鸞旂公館更樓」,為目前全省碩果僅存的一座更樓。

 

台中建省城時期,台灣巡撫劉銘傳任命吳鸞旂為總理,負責興建省城事宜,吳鸞旂為了要招待來來往往的貴賓及大官員,就在現在東區大智路與復興路口處興建公館,而更樓則是其公館建築的一部份。

 

更樓的造型為兩式門樓,歇山式加上燕尾翹起的屋頂,上層為門房,四周有小欄杆和花磁磚片裝飾,壁上磚工細緻,是全台數一數二的優良更樓建築。

 

在門旁有一對聯:「欲登高處窺四野,且聽譙樓報幾更」

 

更樓歷經百年,它的外貌已盡量維護原有的形式。

 

更樓又稱鼓樓,也是譙樓的俗稱,其設計:下為門,上為樓,用以遠眺守望,並敲鑼擊鼓,以報時刻。

 

吳鸞旂公館約在1880年代拆除,台中市政府為了要保存其公館遺址,特地決定將更樓部份遷建於台中公園內,並於1983年完工,為目前台灣僅存的中式更樓建築物。

 

 

台中公園人行道


 

相關議題

台中公園

 湖心亭      湖心亭1       湖心亭2       划船區       中正橋       中山橋       神社       望月亭       砲台山       更樓

〈返回首頁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