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運主場館 公共藝術

2009071309:39

 

2009世運會主場館」為一座符合國際標準400公尺跑道田徑場,場館的屋頂以3次元空間的概念配置了螺旋結構連續體,與周邊景觀融合為一體,平時可隨時提供成為市民活動的都市公園外,亦是一可舉辦國際級運動的標準運動場館。

 

世運主場館公共藝術經藝術家巧奪天工的創意手法,結合並展現在地高雄特色及世運歷史,在搭配主場館獨特的開放式建築造型下,主場館勢必成為本市最有特色的地標之一。

 

規劃了5件公共藝術作品,集合了世界著名藝術家參與創作。

1.火焰指標塔- 日本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豊雄(Toyo Ito)所創作

材質 螺旋鋼管材、鋼板烤漆


 

延續場館的設計構想,成為運動場館象徵性地標的指標塔一火焰。世運場館的太陽能大屋頂採用具有律動性的鋼管材,以螺旋狀的方式環繞著整個世運場館。

「火焰」以6根主要鋼管材及面材呈螺旋狀向上迴旋延伸,就如同將場館的屋頂向上延續般,引導從捷運世運站前往運動場館的人群,成為主要地標。並且象徵具有律動感、活耀生命力的高雄市。


 

2.和平溝通的世界--以裔法籍國際公共藝術大師亞科夫˙亞剛(Yaacov Agam)所創作

材質 水泥鋼筋、不鏽鋼板氟碳烤漆

 

作品說明

九根柱體的雕塑是一組大型的多度空間環境藝術作品,民眾可以進出作品,民眾可以進出作品,每ㄧ步之間,就會有全新令人驚喜的視覺感受。這件大型的環境藝術作品挑戰融入環境,就如同作品本身無法被ㄧ次看盡,新的影像和空間隨著步移產生。世間沒有任何人可以看盡一切,同時,大家所見的也不盡相同。

 

這件創作將民眾參與融入作品的一部分,將新的動感美學融入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中,就像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「呈現世運主場館和運動盛會舉辦的意義和象徵」。

 

3.LET’S GO--德國藝術創作者英格斯˙伊第(Inges Idee)所創作

材質: 鋼筋、玻璃纖維、塑料

LETS GO!」是一個介於球體、汽車與巨大運動鞋的混合體。可以理解為非凡的運動隊的汽車;或是ㄧ個抽象的,投射到主場館外之造型物。形體,材質,顏色與圖樣,充滿動態美感,體現場館入口和構造體的交互完美。作品突出世運會主場館的運動理念。

LETS GO!」有多重媒介功能:它交疊主入口和主場館,連接國際大賽和休閒時光。象徵性的顯示世運會主場館的建築理念,真誠坦率向人們發出邀請,富有神秘性。

 

 

4.裸足(綠動)--國內藝術家范 姜明道 先生所創作

 以花崗岩雕塑十餘項的足部運動姿態,展現運動最原始力量與最單純樸實的運動精神指標,由藝術家范 姜明道 先生創作,以「綠動」主題,傳達運動、健康、永續、環保等概念。 .

主場館北側草坪上14對「裸足」形體的花崗岩,是國內藝術創作者范姜明道的作品,人類以腳行動,腳是接觸地面最直接的部位,是一切運動的起源,人類立足的根本。2009世界運動會主場館公共藝術「綠動」由台灣藝術家范姜明道創作,他用「裸足」的方式呈現運動意象,並藉由腳Y子導引成為入場指標。

 

 

5.身體文明-技術、韻律、記憶--國內藝術創作者 黎志文 先生所創作

 

各個作品穿梭在基地場內與周邊,生動了人們對體育場館的刻古呆板印象,並提昇高雄市人文素養,更是替世運會增加了驚奇與藝術氛圍。

 

作品說明

「身體文明:技術、韻律、記憶」嘗試重新將身體知覺做為構築美感以及藝術鑑賞的基礎,以及身體運動與藝術二者的交會點。

 

「高雄的碎形結構」,以抽象的方式將高雄的海浪、海岸等以任意、不規則的有機造型雕塑進行表現,透過對各不規則石雕造型的佈置,將世運的城市標誌隱含其中。

 

「船型的沂漓水影」以流動的波浪造型,呈現出水面在船行過後所拖曳出的流動水影。嘗試將龍舟競艇時運動員其划槳時動作、韻律一致的身體技術,以抽象而流暢的造型進行表現,與主場館的建築設計相互映照。

 

 相關議題

世運主場館

2009高雄世運會      世運主場館 公共藝術      世運主場館藝術大道--中海路      高雄捷運世運站(R17)     中國石油 宏毅新村

 

2009高雄世運會主場館 開幕典禮       半月池廣場夜景     夜景    世運會主場館煙火秀     98 高雄世運主場館煙火(影音)           世運會主場館煙火秀 生態池    

 

世運博覽會光榮碼頭煙火   

世運博覽會真愛碼頭煙火1      世運真愛碼頭高架棧橋煙火2    世運高雄港碼頭煙火秀3    

世運 光榮碼頭煙火(影音     98世運光榮碼頭音樂會(影音)  

真愛碼頭 世運博覽會

高架木棧平台   

〈返回首頁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