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,你最需要「鈍感力」

2009021118:19

 

鈍感力 不為逆境、挫折動搖

2009
年,不想在這波失業海嘯中沒頂,除了國際觀、語言能力、專業能力......三十世代的你,還需要「鈍感力」,才能撐過這場人生的淘汰賽。

日本著名的浪漫小說家渡邊淳一,以其刻畫人性與男女情愛的《失樂園》小說,被翻拍成電影而為國際熟知。2006 年,他出版了集結其人生智慧大成的《鈍感力》一書,並在日本熱賣1 百萬本!

當年甫卸任首相一職的小泉純一郎,還以此書提醒繼任者安倍晉三:「首相不應凡事在意,鈍感力十分重要。」

但究竟什麼是「鈍感力」?在十倍速的時代,遲鈍,怎麼可能會是什麼好特質?這完全顛覆了一般人的社會常識。

今年不景氣,竹科黃金單身漢,已經變成「黃銅」單身漢。76 歲閱歷豐富的渡邊淳一,去年124號,在其東京原宿的工作室裡,接受《30 雜誌》專訪時強調,世界上不僅僅存在敏銳聰慧這種才能,相較之下,不為逆境、挫折所動搖的鈍感,才是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才能;只有具備這種鈍感力,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為真正的才能,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應有的作用。

「在各行各業中取得成功的人們,當然擁有才能,但在他們的才能背後,一定隱藏著有益的鈍感力。鈍感就是一種才能,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、發揚光大的力量。」渡邊淳一認為,仔細觀察各個領域出眾的佼佼者,就可以發現這些人不僅聰穎敏捷,還一定具備了某種程度的鈍感力。

生於北海道、畢業於札幌醫學大學,並取得博士學位的渡邊淳一,書中提到一段故事。當他還在醫學院時,有位主 任 教授醫術高明,但在手術中總是不斷指斥責協助他的學生,令人感到沮喪畏縮,大家很怕被 安排作 教授主刀的助手。

但渡邊淳一發現,有位學長戴著厚重眼鏡,長得一副沒出息的樣子,對於教授手術中的喝叱,總是輕答「是、是」,彷彿一搭一唱般承接教授手術中瑣碎的責罵,不僅緩和了現場氣氛,而他個人在手術後的心情也絲毫不受影響。

多年後證明,這位抱持鈍感、經得住責罵的學長,當年只專注於掌握教授手術中的要點,對其餘的「雜音」充耳不聞;日後他成了極為出色的外科醫師,還擔任大醫院的院長。

有才華未必成功

爾後棄醫從文的渡邊淳一,對於鈍感力也有深刻的自我實踐。為了在文壇成名,他每每花了兩個星期、甚至一個月時間,費盡心血寄給出版社的創作,起初不是石沈大海,要不便原封不動地被退回。

他表示,這種時候,不靠借酒澆愁、裝模作樣地抱怨一番,根本無法排遣心中的鬱悶。但埋頭喝上三天三夜,酒醒之後,他就會擺脫鬱悶,再次燃起想要重整旗鼓、執筆創作的慾望。當年,渡邊淳一曾認識一位極富文采的朋友,個性敏感容易受傷,又因才華出眾而十分自信;每遇Adecco日本子公司總經理杜禮呼籲年輕人,忍耐堅守工作崗位,別輕易離職。

到被退稿的挫折,所受的傷害也很大,沈陷在難以東山再起的消沈意志中,不久就從文壇蒸發了。
渡邊淳一認為,這種人如果發展順利,周圍掌聲不斷,才華或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;但如果風向一旦發生改變,便難以調整心態,從打擊中恢復的時間太漫長,便失去再出發的機會。

因此他認識到,一個人能否成功,不完全取決於才能;有才華的人不一定能成功,還需要有益的鈍感力,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。

渡邊淳一在文壇稍有名氣後,由於一來成名得早,二來寫作風格又赤裸描寫人性、情愛、外遇等不倫題材,頻頻挑戰道德尺度,因而招致不少嚴厲的批判。

「就是因為擁有鈍感力,才讓我走到今天。」渡邊淳一強調,「我從不把這些貶抑當作一回事,而是抱持著『我就是要這樣走下去』的想法,因為旁人的詆損就停下腳步是行不通的!」

以人生智慧而言,鈍感確實比過份敏感要強得多。「無論遇到什麼事、什麼環境,都可以迅速改換心情,頑強地闖過難關,這就是鈍感力。」渡邊淳一闡釋。

鈍感力 負面思緒最佳消波塊

金融海嘯造成失業海嘯,又連帶造成情緒海嘯;不景氣既打垮荷包,也衝擊個人精神健康,這時,鈍感力依然是最佳的「消波塊」,也是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。

渡邊淳一認為,即使被老闆責罵、耳聞不中聽的話,馬上就能拋到腦後,平時睡得香甜、不易失眠,保持開朗放鬆心態的人,控制血管的自律神經,不易陷入異常刺激當中,血液通暢便不會造成胃潰瘍,甚至得到癌症。凡人的各種器官過於敏感,都會造成器官的消耗,唯有鈍感的人,才能悠閒自在、胸襟開闊地長壽下去。

舉達爾文「物競天擇」說為例,渡邊淳一主張,在這個國際化的時代裡,無論到那個國家、處於怎樣的環境之中,都能精神保滿地生活下去,這種出色的適應環境能力,也就是鈍感力。而擁有堅強鈍感力的員工,對公司來說,可說是最寶貴的人才,以這種頑強的精神,才有可能擔任公司的要職,在芸芸眾生中出人頭地。

楊聰財提到,在身心醫學上,有所謂的「A 型性格」,常見於高社經地位民眾、白領階級,以及東方民族如日、韓、華人。A 型性格傾向的人,自我期許高,一心想要求勝,隨時處於備戰狀態,個性非常積極,在職場上希望獲得升遷、得到大家肯定,臨床上容易出現心血管、消化性潰瘍等疾病和身心障礙。

而鈍感力較接近與A 型性格相反的「B 型性格」,這樣的人很「樂活」,個性平和、從容、隨遇而安,不太會刻意追求大眾對他的肯定,喜歡悠哉的感覺。「東方人普遍相信一切操之在我,也很希望操之在我,我們強調水牛精神,手機不能關機,不能漏掉一個機會,不能輸在起跑點上,總是賣命演出。」

楊聰財笑說,自己也曾經是凡事求好的「大A 性格」,現在身上也帶了四、五隻手機。對強烈具有A 型性格的人而言,一時的無薪假或失業,都可能成為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。

「負面的情緒很傷身體,尤其是腦部的海馬迴,是記憶區,過度的壓力和負面情緒,會受傷,還可能回復不了。」楊聰財提到「TEA thoughtemotionaction)」的概念,就是調整好正面思考,但不是把事情想得很美好,而是視挫折為必然,再思考如何看待挫折、處理面對苦難的情緒,最後找出搭配適當的行動。

「這包著『苦難的祝福』,是為了讓你更往上提升。」楊聰財如此解讀,他建議不論休無薪假還是待業中,三十世代仍應把握好身心健康的三根支柱:每日最少7 小時的睡眠,每週3 天,做至少30分鐘,讓心跳每分鐘130下的運動,可以轉移情緒。

最後是吃得營養,腦科學研究指出,多喝鮮奶、香蕉、深海魚油,因為含有色胺酸,會轉變成血清素,減緩憂鬱,讓身心處於最低的負面狀態。

跌倒,常會有意外收穫

組織「希望園區讀書會」多年,在竹科擁有極大影響力的北極星知識工作公司董事長嚴守仁,提到《別急著吃棉花糖》一書,指出警覺是智慧的開端,三十世代應趁此機會重新檢視自己的核心職能,在寒冬時儲備能量,等待時機再出發。

竹科讀書會成員嵐新認為,「現在企業必需讓一些人下電梯,才能往上爬升。」被裁員,除了大度成全公司,也應反省自己,為什麼進不了電梯;而且另一方面,說不定等到的下一部電梯,會爬得更快!「我們這些科技業的黃金單身漢,已經變成俗稱『愚人金』的黃銅單身漢了!」總是笑瞇瞇的面板廠經理陳子志豪自嘲。去年12 月起,公司將主管津貼減半、1 月開始休4 天無薪假,等於減薪13%;但他指示部屬進行材料倉管成本與維修記錄的檢視,也盤點自己的能力,準備進修。

「冬天就是練身體的時候啊!」陳志豪舉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在《觀念》一書裡提到的一句名言勉勵三十世代:「跌倒了不必急著站起來,四周找找看有什麼可以撿的,再站起來!」

的確,跌倒了,只要不是倒地不起,反而會有意外收穫。人生的逆境,對有鈍感、有智慧的人而言,都是寶貴經驗,甚至能從中累積未來成功的資本。

無入而不自得的鈍感力,是這個時代必備的生存才能,也是2009 年被打下浪底泅泳的人,等待下一波景氣,蓄積翻身站上浪頭的力量!

嚴守仁相信,在寒冬要做好「能量管理」,靠爭氣打敗不景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