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公園區最靠近基隆河景點的是---林安泰古厝(臺北市最完整的閩南式古建築)
林安泰古厝建於1783年 ,二進五間四合院古宅。
至今有200多年的歷史,傳統閩南風格。
屋脊結構採一條龍的單脊做法,以燕尾曲線呈現自然柔和的風貌。
外埕舖有紅普石
是當時大陸商船來臺,為避免船身不穩,置於船底作壓艙之用,又稱為壓艙石。
紅普石的優點是不長青苔、防滑。
材料上大量採用福州杉---六條龍鏤雕透空窗戶
石材則採用觀音石,並使用竹釘、木釘,採榫頭方式接合。
依照民間地理風水習俗而建造的,古厝前的月眉池。
造型正如其名,在中國風水中,屬於聚寶收納的型制,具有防禦、防火、供水、降溫等功能。
林安泰~~~不是人名 林~~~代表林氏家族 安~~~取祖籍 " 安溪 " 之 " 安 " 字 泰~~~取林家祖先早年開設的~~~" 榮泰行 " 的太 " 泰 " 字 榮泰行為林家累積了不少財富 子孫後代本為宅第定名~~~安泰 後再加上姓氏成為~~~~林安泰古厝
林安泰古厝是中國閩南式建築,原址為四維路141號,亦就是台北市建安國小的對面,民國六十六年為了開闢敦化南路由信義路口延伸至和平東路段,就因都市計劃而面臨被拆除的命運。 在台北市內已鮮有這樣完整的「兩落兩廂式」的四合院,因其建築極具精巧靈秀的特質,若沒有保留那就實在婉惜,則市政府另尋現址來做拆遷重建基地。 在當時整棟建築木材與石材都是以暗榫接合無一根釘子,真的無人能夠支解。後來是找到福建的一位老師傅,也在整棟建築遊走觀察了好幾回,才找到各個暗榫位置,林安泰古厝才能依拼圖式的每一結構編號支解,遷至現址也因地區面積有限重建的規模也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