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子嶺溫泉風景區

2009052714:20

 

關子嶺溫泉風景區

位於白河鎮東側,四周有枕頭山、虎頭山等群峰環抱,環山風景點以關子嶺鹼性溫泉為起點,沿途有紅葉公園、水火同源等休憩玩賞地點。

關子嶺腹地廣大,夾處於丘陵和群山之間,溫泉資源發源自內灣的白水溪匯入溫泉谷。

關子嶺溫泉與北投、陽明山、四重溪溫泉,並列台灣4大溫泉區,溫泉泉質相當特殊,為全台灣唯一的「泥質溫泉」,屬鹼性碳酸溫泉,泉水濃濁含有硫磺成分,具滑膩感,溫度約略在75度之間,泉水可浴不可飲,浸泡後全身舒暢。

 

http://www.siraya-nsa.gov.tw/sub.aspx?a=0004535

交通資訊: 開車

*國道三號南二高白河交流道下,向東接172線即可達

*中山高速公路,下新營(北上)水上(南下)交流道,向東接1,再轉東172

*火車:新營火車站下車,再轉搭新營客運往關子嶺。

*客運:搭乘新營客運(新營)→關子嶺。

嘉義的嘉義客運、新營的新營客運,均有直達關子嶺的般車,平均 30~60分一班。

在白河或新營搭新營客運往南寮的班車,可分別在大仙寺、碧雲寺及水火同源等下車。

碧雲寺

清乾隆五十七年(西元一七九二年),一名叫李應祥的文士自大陸來台,起初在阿公店(現岡山鎮)居住,三個月後登上火山大仙岩,於嘉慶元年(西元一七九六年)為尋晚年隱修之所,而攀山涉水,由於李應祥善於勘輿,發現在枕頭山南腰半壁吊燈火”傳為麒麟穴,於是披荊斬棘,自大仙寺內迎回觀音聖像坐鎮於此,隱遁修行,即為今天碧雲寺的開山起源。

碧雲寺真正興建廟宇,是當時附近的八位儒生,因仰慕李應祥學養品德,而與一書僮前往拜師苦讀,嘉慶十一年(西元一八0六年)前往福州趕考,連書僮九人皆應試登科,九人感佩觀音靈佑,於是合資大銀千兩,購買當時他們師徒所開墾的田地,捐作寺產,並興建寺廟,稱為碧雲寺,這座寺又稱為“新岩”,大仙寺則為“舊岩

碧雲寺在同治八年至民前八年,曾陸續修建數次,民前七年又因大地震毀損一次,但寺方因故無人管理沒有修建,經過信徒爭取,才在民國三十八年重建,蔣介石先生曾親臨獻香,並賜匾額“凌宵寶殿”。

水火同源又名「水火洞」,名列台灣七景之一和台南縣八景之一,被視為台南縣的觀光櫥窗,聞名遐邇。水火同源位於碧雲寺東南方公里處,依自然定律而言,水火本不相容,然而,此地地質構造特殊,崖壁間有天然氣冒出,經點然後火焰永不熄滅,而崖壁縫隙中同時又有泉水湧出,形成「水中有火,火中有水」的水火同源特殊天然景觀。

據聞此景有一神話傳說,於遠古時代,火龍與水虎因意見不合起爭執,搏鬥一爭勝負,卻導致兩敗俱傷,最後「火龍化為火,水虎化為泉」,而成為今日水火同源異象。

白河水庫兼具防洪、給水、觀光功能,雖因集水區山坡地過度開發,導致水庫淤積嚴重,防洪灌溉功能大不如前,但水庫中林木蒼翠,風光宜人,綠草如茵,仍是郊遊烤肉的好去處。

就因泥沙淤積,白河水庫除了汪洋浩渺的碧波之外,還兼具沙洲多變的景致,水域的東南側,滋生許多芒草,銀白閃亮的芒花,迎風飄搖,時而有白鷺鷥飛翔、棲息其間,若不太講究鳥種,這裡可是不錯的賞鳥地點。

  白河水庫是由國人自行建造,於民國五十四年才完工啟用,跟珊瑚潭一樣,是集灌溉、飲用水.工業用水及觀光多目標水庫。

白河水庫位於忱頭山北側,緊鄰關子嶺風景區,不過當初興建水庫的主要目地,是為了解決白河平原南部及東山一帶的水荒,白河地區的雨量本來就不多,又過度集中於夏季的七至九月,致使冬春枯水期間,本地區許多農田淪為看天田,一期稻作無法插秧播種。

    大壩工程於五十年初動工,歷時三年七個月,於五十四年六月完工白河水庫是一中型水庫,總蓄水量為二五0九立方公尺,大壩為土壩結構,壩寬十二公尺,壩高一一二、五公尺。

   白河水庫有開放觀光,入口在關子嶺公路仙草埔前站,左轉往白水溪教會的怕油路,約八百公尺左轉入水庫管理站,只要三十元清潔費就可入內參觀遊玩,不過目前觀光休閒設施仍然不足。

 

白河水庫周邊山坡地是一片青翠林木,水氣氤氳的湖面映著無邊綠意,彷彿一幅意境悠遠的潑墨畫。水庫潭面面積170公頃,中央兩座小島的高度都在160公尺以下,隨著水位升降忽隱忽現,水位低時可划船登上小島,彷彿一處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