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癌症狀以及治癒率

2012060220:35

 

結腸直腸癌的常見徵象及症狀包括:

1.排便習慣改變。
2.
腹瀉、便秘、或大便無法解乾淨的感覺。
3.
大便內有血(呈鮮紅色或暗紅色)
4.
大便形狀較以前細窄。
5.
腹部感覺不適(經常的脹氣痛、鼓脹、腹脹或痙攣)。
6.
不名原因的體重減輕。
7.
持續的疲倦感。
8.
嘔吐。

直腸癌的臨床表徵由癌細胞的生物特性及生長部位決定。由於大腸癌的早期症狀隱晦不明且特異性不高,易被病患及醫師所忽視,以致延誤了早期診斷及治療的時機。雖然年輕腸癌患者的臨床症狀長短和臨床分期沒有絕對關係;但是一般相信:病程越長,癌細胞浸潤越深且廣,則局部淋巴轉移、甚至造成血行性轉移可能性亦相對提高,切除率及存活率也就減少了。因此臨床醫師對於下列臨床徵狀務必詳細探查原因,以期早期發現。

下消化道出血是大腸癌最常見的徵狀,幾乎一半以上的病患都有此症狀。若是左側結腸及直腸癌,則更高達70﹪以上。但是若呈鮮紅顏色,且和糞便完全分開,則以痔瘡,直腸炎居多。大腸癌的出血往往是少量且間歇性,尤其是右側大腸癌之出血,往往和糞便均勻混合更是不易由肉眼查覺,往往至嚴重貧血產生全身症狀時始被查覺。

排便習慣改變這也是大腸癌病人最常見症狀之一。包括排便頻率改變,糞便管徑變細,裏急後重及排便時肛門疼痛等。這些症狀主要是腸腔被腫瘤部份阻塞所造成,以左側大腸癌及直腸癌最明顯。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病患有此症狀。不過臨床上碰見這種症狀時,必需和大腸急燥症作鑑別診斷。

腹痛這是歐美大腸癌病患最常見之症狀,國人則約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病患有此主訴,腹痛的原因可能是腸癌的局部浸潤或者是腫瘤部份阻塞腸腔所造成,因此痛的部位也視腫瘤的所在位置而定。而且痛的形式和大腸急燥症並不相配合。

腹部腫塊腹部能觸摸到腫塊者,又以右側大腸癌居多,根據台大許等之經驗、高達50﹪之右側大腸癌患者可以在相關部位觸摸到腫塊。不過隨著腸癌篩檢的進步,早期大腸癌的比例漸漸增加,相信臨床上可觸摸到腫塊的病例會慢慢減少。

腸阻塞中國人因憩室炎引起腸阻塞之情形遠比白種人少。相反地;國人中80﹪的大腸阻塞都是由大腸癌所造成的。臨床上亦都有腹痛症狀,位置上以乙狀結腸,盲腸及脾彎曲最多。由於大體解剖的互異,右側阻塞性大腸癌的腫塊遠比左側大,約為8.4公分比4.1公分。這是由於右側大腸管徑較寬宜糞便在此尚呈流質狀態所至。直腸壼部因內徑較寬,且腫瘤的發育縱向多於橫向,所以糞便在此雖已成固體狀,但發生阻塞的機會反而不多。約有24﹪的結腸癌病人有腸阻塞的現象,但僅8.1﹪的直腸癌病人會造成腸阻塞。

腸穿孔少數大腸癌會造成自由穿孔。有二種發生機制:腫瘤本身破裂穿孔及近端因遠端腫瘤阻塞而脹破。臨床上以前者居多,佔85.7﹪,其中又以乙狀結腸最常發生,近端脹破情形則佔14.3﹪,以盲腸最多;此乃因為此處腸壁最薄之故。

其他包括局部膿瘍, 管,腸套疊,腹水等。若是臨床上出現了體重減輕,虛弱發燒,或者各種轉移現象時,往往表示晚期症狀,預後不良。

治療的成效 

根據行政院衛生署1985-1987的統計資料顯示:國人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,依次次於肝癌、肺癌、胃癌

,而居各種癌症死亡比率的第四位。而依榮民總醫院統計其於1970-1977年所有癌症病的資料,結腸直腸癌的五年存活率為40.5﹪,僅次於子宮頸癌及乳癌。

大腸癌經發現後,若能根治性手術切除,則可能有較長的存活,否則若因癌侵犯範圍過大無法手術切除,則甚少存活超過五年者。

手術的切除率(resectability rate):台大醫院1954-7672.5﹪,1977-8679.6﹪,高醫1959-7148.5﹪,1981-8782.8﹪。手術的死亡率,在根治性手術是1.6﹪至3.0﹪,4.6﹪而在緩解性手術則高,從一般的8﹪、14.3﹪至因大腸阻塞的21.2﹪,而其全體的開刀死亡率,從一般的2.8﹪,3.4﹪,7.4﹪,至因阻塞性大腸直腸癌開刀的10.7﹪。

手術後的存活率,主要依下列幾項因素決定:
1.
腫瘤侵犯的腸壁深度或Modified Duke's stage 
 

Duke'sA:五年存活率90.9﹪至100

   B180.6﹪,90.0

   B258.0﹪,79.3﹪;B60.8﹪,55.6

   C13.6﹪,30.3﹪,28.1-34.3﹪,30.8

   D0﹪,4.9﹪,0﹪,0

2.淋巴結轉移
無淋巴結轉移者,其五年存活率:72.8﹪,79.4

有淋巴結轉移者,五年存活率:13.5﹪,31.0﹪(陽性淋巴結≦4),5.0﹪(陽性淋巴結 >5

3.年紀小於20(或30)歲:可能因為年紀較輕者,其組織形態屬於較惡性之黏液性癌(mucinous ca)較多,及發現期多屬Duke's CD,其手術後的存活率較差。

4.有無異時性大腸癌(metachronous colon cancer)

5.造成大腸阻塞或穿孔:台大醫院外科1973年,自1954-1971,所有大腸直腸癌638例中112(17.6)例表現為大腸阻塞,其切除率較低(53.6 versus 74.5),手術死亡率較高(10.7 versus 3.2),五年存活期較差(30.8 versus 54.8﹪在根治性手術病人)。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術前營養不良,電解質不平衡,大腸準備不夠乾淨等。

6.組織分化為黏液性癌(mucinous adenocarcinoma)或戒指型細胞癌(signet ring cellcarcinoma)

而一般認為對預後沒有顯著嚮的因素為:性別、腫瘤的大小及位置

年齡在20-70間微視的血管侵犯

另外有些報告認為,症狀發生至手術在六個月內者,癌侵犯佔周壁較大者,亦是預後不好的因素。

至於對於手術後,增加骨盆會陰周部的放射治療,對於乙狀直腸癌,可否減少其局部的癌復發,及改善其存活率,長庚醫院自1977六月至1982六月間,對於40歲以下的這類病人研究,發現,雖然術後追加性放射治療可以減少B3-C stage局部癌的復發率,但是並不能改善其存活率。且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療時,會產生不同急性慢性的併發症。



 


 





內科:骨腸內科二診 吳登強 (一、四)   余方榮(六)

相關議題

便秘

大腸癌症狀以及治癒率

返回首頁